• slider image 196
  • slider image 152
  • slider image 153
  • slider image 194
:::

第二節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

第五章 / 2019-12-20 / 點閱數: 158

  • 一、校名更迭與校長交接
  • 二、社區環境
  • 三、學校環境
  • 四、師生互動

一、校名更迭與校長交接

 

        1968(民國57)年81日依「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原興中國民學校,易名為嘉義縣民雄鄉興中國民小學

        陳松校長在民國60年調動離開興中前,陸續完成小型水井開鑿,向陳錫山先生購買土地0.0684臺甲擴大操場、增建教室5間、2座廁所及新建倉庫及東北校園水泥校園圍牆工程310公尺等等重要建設,為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提供充實的學校設備資源。

民國6094日,陳松校長調任大林鎮三和國小。

民國60913日,第七任校長朱聰仁先生,到職視事。


圖 5-1.民國 60 年 9 月 13 日新舊任校長交接合影。左 5 為接任的朱聰仁校長,左 6 為卸職的陳松校長

二、社區環境

 

                何逢徽先生在民雄文教基金會月刊第42期中,有一段記錄1960–1970年山中村的社區生活情景。[1]

                五、六年代,勤奮的山中村農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牛車,農閒期就大舉出動,搬運原料甘蔗、製紙的稻草、山區的原木,甚至標鋪石頭仔路。製糖期間庄內的牛車可動員百輛,南到高雄橋仔頭,北到南投都有牛斗山牛車班的足跡。他們日間和牛隻並肩幹活,夜晚露宿大樹下,日子過得極為艱苦。

 

校友許宏達老師(331978)在回憶小學生活及村落發展時提起:

          同學曾再環家裡從事牛車載甘蔗的工作,因此上下學前後都要幫忙家裡將甘蔗葉砍除,協助家裡農事。當年,牛車運送甘蔗的工作,是早年山中村村民的重要生計之一。(許宏達, 1040823

5-2載運甘蔗的牛車照片提供:賴秋芝

 

         由此可見,當年山中村除農事以外,也透過牛車搬運的服務爭取賺錢機會。而事實上到了1970年代,興中學區八個村落中,以務農為生的家庭,比比皆是。但是,農作只能讓家庭勉強溫飽,整體社區的經濟並不見起色。而且當年農田水利設施並不如現在進步,水利設施好一點的興中村可以一年兩作稻米,山中村當年水利設施仍不足,一年只能一作,乾季時種植不需要灌溉水源的蕃薯,多少增加家庭收入。因此,當年學生上學時,總出現我們現在不容易想像的場景。校友王靖森顧問(261971)、張宏木(271972)與同屆畢業的校友許明森回憶說:

          小學時,早上上學前,一樣得協助家事,在庭院鋪曬蕃薯籤才上學。放學返家,即協助農事,撿拾田間蕃薯交由牛車載回。(王靖森, 1040107

         民國 62年興中國小畢業當年家中務農,每天一早幫忙家裡曬蕃薯籤,赤腳跑步上學,到校均已升旗。及至四年級才有布鞋可穿,六年級始有二手腳踏車可使用。(張宏木, 1040110

         當年沒機會穿鞋子上課,即使穿了鞋子,有鞋子只為了檢查用。(許明森, 1040704

 

校友張耀文(341979)回憶當年上學時,牽著小牛在上學途中讓小牛吃草的記憶:

         小時候家裡養牛,當然是為了賣牛賺錢之用,養牛也作為幫忙家犁田耕作,賺取家用之用。小時候要幫忙看牛,平常上學時要帶著小牛到現在「兆赫電子」廠房這塊土地吃草。這塊土地早先為紙廠堆放乾稻草之處,而稻草堆間為防火預留空間,這空間容易雜草叢生,卻也是牛吃草的好地方。(張耀文, 1040815

 

校友王順發(311976),在農作收成時,每天上學前的「功課」,又是當年農村生活的另一種寫照:

          父母在稻子收割記年要一大早就出門,我們則利用上學之前,到稻田裡撿稻穗,在帶回家曬稻子,這些曝曬完的稻子,也是我們米飯的重要來源。(王順發, 1040829

 

                 因此,可以發現,當年家庭中的經濟普遍不佳。父母要栽培孩子「讀書」(繼續升學),總要賣田賣地,或借貸供小孩升學,勉強過日子。校友賴國忠校長(311976)回想當年父母為了讓自己讀書,借錢註冊的家庭經濟窘境:

    從小家境清寒,當年父親必須去跟鄭清茂賣稻米,借錢註冊。(賴國忠, 1031114

         直到1973(民國62)年,鄰近「民雄與頭橋工業區」[2]逐步開發完成,提供為數不少的就業機會,讓社區家長有穩定收入,社區環境也逐步改善。



[1] 資料取自興中國小鄉土教材,引自何逢徽撰,民雄文教基金會月刊第42期)

[2]頭橋區開發較早,於民國624月間完成,面積86公頃。因開發完成後,全部售罄,工業用地不敷工業興辦人的需求,因此政府又於民國675月,開發了民雄工業區,歷經310個月,於民國713月間全部完工,面積為244公頃。

 

三、學校環境

 

5-3.民國59年,全校37位老師合照,在第一棟玄關

資料提供:溫榮吉

 


()校園環境

 

                民國56年入學,62年畢業的校友鄭鴻鵬校長(281973)回想小學校園環境,簡單的描述中,卻讓我們想見當年木窗建築,教室外面一整排隨風搖曳的木麻黃(如圖5-4),典雅如詩畫般的校園環境:

         回想國小歲月學校建築大都老舊,窗戶打開時有鏗鏘作響,更不用說有電風扇可吹了,唯一讓人感覺良好的就是教室旁整排的木麻黃(六年級教室整排在東邊,六丁是本班由蘇有望老師任教)。(鄭鴻鵬, 1040825

5-4.民國72年司令台改建之前,司令台的景觀。相片後方為操場東側教室,教室前方成排木麻黃

5-5.操場東側教室(家長參觀日活動)

 

         而民國60多年的校園環境,與前期最大的差異在於63年第二棟校舍改建成二樓建築,其餘變化不大,因此在校友的訪談中,也可以發現同中有異之處。

         運動場,操場西側鳳凰木,北側木麻黃,出入由學校大門。(王靖森, 1040107

         學校操場西側為豔紫荊,木麻黃,我們喜歡將鳳凰木的樹葉壓製成蝴蝶模樣。(張宏木, 1040110

民國6162年畢業的校友回憶中,當年學校大都為瓦頂建築:

         過去校舍僅有前三棟教室及現在操場東側瓦頂教室,比起現在堂皇建築,過去的校舍簡陋多了。(王靖森, 1040107

         記得當時第三棟教室木造平房。(張宏木, 1040110

         校舍全部都是瓦頂教室,六年級教室後方即司令臺,小小水泥司令臺,是升降旗集合的指揮中心(圖 5-4)。當年教室排序由東而西為甲、乙、丙、丁,總共四棟教室,加上運動場東側低年級教室。(許明森, 1040704

 

                有趣的是,孩子一整天在教室的時間最長,卻似乎沒有人喜歡教室,最喜歡的、回憶深刻的永遠是教室外面的「自由天地」:

         小學時,負責校園門口打掃,喜歡在那邊玩耍。喜歡學校操場,有爬竿及溜滑梯等遊戲器材。(何加政, 1040310

         大門入口是一個種植榕樹的圓環,校長室前有假山及一整排大王椰子樹。大門入口右側是欖仁樹。校門口的孔子銅像,是 65年之家長會長鄭清海先生任內興建,鄭會長也曾擔任山中村長。(賴國忠, 1031114

         操場旁邊都是聳立的木麻黃,靠近第四棟教室後方種有榕樹,以水泥圈住。當年學校操場光禿一片,每位學生必須從家裡帶一片草皮到校種植,我們通常從田埂上挖一塊草皮到校,綠化光禿的操場。操場一直是我們下課玩耍,騎馬打仗抓同學帽子時的最佳戰場,或是用橡皮筋玩跳高的活動場所。(賴國忠, 1031114

 

                在飲水機不發達的年代,飲用水的供應由工友負責燒煮,要喝水當然得學生自己到茶水間提水囉(如圖5-6)!

 

    校長室後方為工友宿舍,亦為茶水間。(賴國忠, 1031114

    記得茶水間,由工友負責燒開水,學生用茶桶提水飲用。(何加政, 1040310

5-6.茶水間(又稱糖果屋)前為溜冰場,也是民國85年以後,扯鈴隊集訓的常用空間

 

  

                幾位校友對當年學校環境的回憶,與校園裡典藏的校園鳥瞰圖一模一樣。茶水間,就是位於第一棟校舍後方左側那間瓦頂建築(靠近第一棟)。

                 在民國1976(民國65)年學校校園鳥瞰圖,對照校園建築履歷中可以明顯看出當年學校環境梗概。學校校舍環境如(圖5-7):

5-7.校園手繪地圖(民國65310日)

 

()校舍建築

                  第1棟校舍於1952(民國41)年蕭海南校長任內完成,第34棟及操場東側教室為陳松校長任內於民國53-57年間陸續完成。直到1971(民國60)年94日陳松校長調往三和國小前,當然仍有部分校舍陸續修改建的計畫,但整體校舍配置變化已經不大了。

        1971(民國60)年913日第七任校長朱聰仁校長到職視事。當年1020日新任校長朱聰仁完成前庭(校門口至第一棟教室間)新建圓環、假山、噴水池等(如圖5-85-9),在第一棟校長室前造小假山、噴水池並立蔣公銅像。落成典禮時,上級長官及老校長、家長會長蒞臨,熱鬧非凡(圖5-10)。

5-8.劉榮宗老師攝於假山

資料提供:劉榮宗

5-9.校長室前水池合照,坐者為劉榮宗師,左起為邱彩英師、王毓桂師、賴吉村師、紀晶華師、溫榮吉師。 資料提供:劉榮宗

 

5-10.門口造景,啟用典禮(1971年)

資料提供:溫榮吉

 

 

        1972(民國61)年120日於運動場北側新建網球場一座。    

        1972(民國61)年628日家長會長張松樹先生捐贈貓頭鷹鐘塔乙座,據溫榮吉老師回憶,當年貓頭鷹鐘塔上的碑文是由其撰擬記錄的,以利後輩學子知道張松樹會長豎立鐘塔的用意,碑文如下:

 

慨捐鐘塔誌

         家長會長張松樹先生,現任本鄉鄉民代表會主席,公忠盡職、熱心公益、造福鄉里、有口皆碑。對本校關懷備至,多方襄助。張先生深知,愛惜時光與規律生活為成功立業之本,而鐘塔之設置正具有惕勵學子惜陰守時之效用,乃慨捐此塔。其見地之卓越,用意之深遠,行舉之慷慨,著實可佩,爰誌之

校長 朱聰仁 撰 61.6.28

5-11.貓頭鷹鐘塔立於1971

 

          貓頭鷹鐘塔是1972年家長會長張松樹先生慷慨捐贈,其立意在於期許學子愛惜時光與規律生活,以為成功立業之本,而鐘塔之設置正具有惕勵學子「惜陰守時」之效用。

                  隨著就學學生數逐漸增加,民國1974(民國63)年119日,改建第二棟教室,增建為二層樓教室(圖5-125-135-14),是為本校第一棟2樓建築。  

5-12.教師同仁合照(1980年)

資料提供:劉郁彥

5-142棟西側教室

5-13.2棟教室東側

5-15.第三代校門口

照片提供:賴清田

 

        1975(民國64)年39日,進一步改建校門及圍牆(東邊長42公尺),如圖5-15

        1976(民國65)年314日創校60週年校慶,家長會捐贈孔子銅像(如圖5-16)。在至聖先師孔子銅像紀念碑文上鐫刻內容如下:

曾任家長會長

吳南山、張聲遠、陳錫山、劉日新、張松樹、劉仁育、劉炎根

第 12屆家長會長鄭清海

委員 曾木串、何秋來、林泰山、劉聰陣、林茂泉、謝主典、劉萬土、李清、賴秋隆、盧添丁、盧基興、姚誠、劉文男、何盛雄     63年 3月 14

5-16.1971年後完成的校門環境整建,包括入口的圓環及孔子銅像

資料提供:劉玉霞

 

       1980(民國69)年530日,政府撥專款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五年計畫第四年,完成第一棟教室改平頂工程,由原先之瓦頂改為鋼骨水泥平頂。

        1981(民國70)年115日,政府撥專款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五年計畫第五年,完成25間教室之照明設備。每間教室裝置4000燭光之日光燈十盞計400萬元。在陰雨天光線不足時,開啟使用,對兒童視力保健很有幫助。

四、師生互動

 

                在1990(民國79)年回到興中當老師的潘國揚老師,是本校光復後第32屆畢業校友,他見識這短短20多年校園環境與親師互動方式的劇烈變化,也對母校未來發展提出期待:

       我在興中國小就讀、畢業,後來也在這裡教書 25年。學校跟著時代進步,校舍大大更新,教學全面電子化,行政電腦化,跑道從泥土變 PU。教學從不能說方言,到保存母語。從打罵教育到正向管教,真的是劇烈變化的時代。期待人的素質更加提升,從教育而家庭,而社會,而國家,則家國幸甚!社稷幸甚!(潘國揚, 1040818

                 對於過去師長嚴格的「打罵教育」,每一位校友提起,言語中早已沒半點抱怨,反倒是一種緬懷。國揚老師以朱校長為例,提出教師不同角色期待間的巧妙說明。

         當時校長是朱聰仁校長,後來我上了民雄國中,校長也姓朱。從小的印象校長就是慈祥的長者。為什麼呢?當時學校最兇的老師,是訓導主任,所以相對的,校長就慈祥多了。(潘國揚, 1040818

                因此,當年許多校友記憶中,擔任訓育組長的蘇有望老師,自然成為同學心目中最嚴格的老師:

         蘇有望老師擔任訓育組長,相當嚴格,在推廣說國語年代,老師經常要求學生「請說國語」,講方言被取締者要接受處罰,掛牌罰款。(王靖森, 1040107

         三年級老師為蘇有望老師,老師當然嚴格。記得一次下課時間,同學在講臺上大演包公問案的戲碼,被老師看見,當場被老師訓斥一頓。(許宏達, 1040823

          高年級時蘇有望老師任教,應該是我的黑暗期(當時認為,現今想起還得感謝蘇老師的嚴格教導)。上課從不認真聽講,考試也從沒及格過(班上倒數 3名內),又和第一名的班長坐一起,真是天壤之別。老師們也不知從何教起,經常被打鞭子。但只要聽到老師來了,全班靜悄悄(蘇老師是出了名的兇),全校秩序比賽,六丁幾乎囊括第一名。(鄭鴻鵬, 1040825

住在蘇有望與邱彩英老師夫婦隔壁的許明森校友(271972)回憶說:

         蘇有望師在我心目中是相當嚴肅的,住我家隔壁,而邱彩英老師也是一樣嚴肅。(許明森, 1040704

校友翁永坤(281973)提起剛進小學就讀時,邱彩英老師的親切,讓他不害怕上學:

          一、二年級的啟蒙老師是邱彩英老師,邱老師對學生相當自然客氣,讓我不害怕上學,很有親切感。(翁永坤, 1040823

                論「嚴格」,劉熾烈老師被提起的次數更是不遑多讓,但是在校友口中的嚴格的劉老師,在嚴格中卻有一份讓學生信服的「關心與堅持」。

          劉熾烈老師雖然脾氣不好,很嚴厲,但也很疼我,老師對我們班級整潔與秩序等日常生活要求很高,一定要獲得日常競賽的名次。(李碧甘, 1040829

          小學四年級時,導師是劉熾烈老師,劉老師教學嚴格,對我們的生活要求也高。當時,我經常和一位住在田中央的温源發同學一起玩耍,我好動,總會想些點子,不太守秩序。因此,中午用餐及午休時間,我們被劉熾烈老師叫到宿舍用午餐及休息,我猜想,老師的用意是希望我沒影響其他同學休息吧!(許宏達, 1040823

          劉熾烈老師很嚴格,排球專長,但是老師對我相當關心照顧。當年劉熾烈老師在校推展跳繩運動,提升體能也讓我們對跳繩產生濃厚興趣。記得老師曾指導我們跳繩花式動作,表演跳繩給同學欣賞。(何加政, 1040310

          小學時老師均相當嚴格,劉熾烈老師為甚。劉熾烈老師對學生考試與作業要求甚嚴,在我心目中劉熾烈老師是一位很棒的老師。(張宏木, 1040110

校友賴國忠校長(311965)更具體提到當年老師的關心與照顧:

         我曾經被同學拌倒,碰撞桌腳,傷口不小,劉熾烈老師親自帶我去看醫生,並且幾次親自帶我去換藥,並且直至拆線為止,相當感念的關心照顧。我曾好奇問老師,為什麼對我這麼好?老師回說:「因為我很乖,看見你受傷很不捨,所以關心傷勢。」(賴國忠, 1031114

                小學時和賴國忠校長同班同學的校友何加政教授(311965)的回憶,看見師生的緣分並沒有因為老師遷調而稍減,蕭慶順老師一樣關心學生的課業:

          一年級成績不佳,二年級以後頗有改善,當時擔任班長,與老師互動機會多,蕭慶順老師相當幫忙,主動關心。五年級獎學金考試,老師離開至山區服務,仍主動約我至家中複習功課,加強數學的學習基礎。(何加政, 1040310

校友賴國忠校長(311965)提起蕭慶順老師,也有一模一樣的回憶:

         五年級蕭慶順老師教我們開始,我的成績逐漸變好。有一次老師教數學問我們懂不懂?當時全班竟只有我聽懂,而且「真的聽懂」。從此,開始對自己有信心。劉熾烈老師很嚴格,但是老師對我相當關心照顧。因此成績逐漸進步,扶搖直上。當時每科成績都超過九十分給獎狀。(賴國忠, 1031114

在訪談最後,賴國忠校長(311965)緩緩說出:

         高年級兩位老師的影響(蕭慶順與劉熾烈),而改變自己當老師之志願。老師經常叫要我們做事,多鼓勵,給學生成長力量。我一直認為,老師對學生的關懷相當重要。(賴國忠, 1031114

                  說起關心學生,許江泉主任、黃寶珠老師、賴清田老師、賴義雄老師、賴吉村老師、張慧敏老師等等,一樣有好多位老師讓畢業學生感懷與想念:

          教導主任許江泉主任個性溫和,關心各班教學,經常巡視校園。(張宏木, 1040110

                黃寶珠老師教我們音樂,讓我們快樂唱歌,讓我印象深刻。而賴清田老師,相當認真,是一位相當不錯的好老師。(許明森,1040704

           小學時三年級下學期至六年級導師均為賴義雄老師,賴老師對學生相當照顧,有學者風範,與學生談話往往輕聲細語,委婉教育學生。賴老師擅長排球運動,也是興中教師排球隊一員。(王靖森, 1040107

          小學一、二年級導師為賴吉村老師。賴老師是我叔叔,他本來就是一位嚴格的老師,對我更是嚴格,要求也多。當年老師經常會叫學生幫忙做事,甚至打掃宿舍,當學生的都引以為榮,不以為意,樂意幫老師做事。我還記得有一位老師家裡種花生,收成時還叫學生到田裡幫忙拔花生,但是學生一樣都覺得很高興。這樣的現象,和現在的地方民情與社會風氣,差異相當大。(賴麗娟, 1040824

          張慧敏老師跟學生很親近,對我課業很關心,我和張金桔、張永興等好幾位同學,經常到老師宿舍玩耍、寫作業、陪伴老師,偶爾晚上在教師宿舍睡覺,和老師互動密切。(張明存, 1040823

         畢業後,與林美惠老師常聯繫,林師也經常與我父母聯繫,更多關心。早年當班長,老師關心倍至。(何加政, 1040310

                 而在本校服務超過40年的溫榮吉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也是不遺餘力,尤其他鮮少對學生發脾氣,甚至打罵,一貫以關心的態度面對學生,因此相當讓學生懷念:

         溫榮吉老師教我們自然,而他也是我的表叔,溫老師很好,對學生很少用「兇」的,在那個年代裡,其實是相當難得的。他不打學生不發脾氣,我們都很喜歡他。(賴麗娟, 1040824

         另外,我也很感謝音樂老師溫榮吉老師。有一次,我聽到老師對媽媽說,潘國揚很會唱歌,我就很高興,並且一直認為我是很會唱歌的。但多年後,我長大了,知道自己的歌喉其實不好,但無論如何那種美好印象,一直在我心中。從溫老師那裡,我就學會讚美,要多多讚美小朋友!(潘國揚, 1040818

                  說起獎勵與讚美,王明輝老師對排球教學的「熱情」,是所有校友最難忘的:

        有一年的暑期輔導,我才開始學排球的,當年是王明輝老師教的。老師要我們對著牆壁擊球,擊滿一百次,送鉛筆一支。(許宏達, 1040823

而陳新杉老師一直是一位口才便給,對後輩提攜鼓勵有加的老師:

          我的級任老師陳新杉老師,能言善道,他的發表有獨特見解,這對我有一種啟發,就是”大家都這麼說,不見得就是對。”所以我很喜歡聽陳老師上課。(潘國揚, 1040818

          五、六年級老師為陳新杉老師,曾帶我們到學校北側種植鳳凰木(合歡),現在已經相當高大了。老師當年租房子在山中村,師母開店做裁縫,我家也住在山中村,因此對老師的印象格外深刻。尤其在畢業時,老師在我們畢業紀念冊上寫了一句「外圓內方」四個字,要我們當一個外圓內正的人,與人相處要圓融,內心要有一把尺,要公正做事,至今我仍記憶深刻。(賴國榮, 1040823

                校友賴國榮(341979)在回憶當年陳新杉老師的教導時,順口唸出公冶長,公冶長,後山有隻大肥羊,你吃肉來我吃腸!,以及「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可見當年老師這一兩句話,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與啟發:

         記得陳新杉老師經常用一句話或一個故事,來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或給我們機會教育,儘管經過三、四十年,我們一樣記憶深刻。比如說,老師常念:「公冶長,公冶長,後山有隻大肥羊,你吃肉來我吃腸!」與「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這兩首詩。前面這段,老師用能聽懂鳥說話公冶長的故事,提醒我們,對人要守信用,連對鳥也一定要守信用的!(賴國榮, 1040909

          而白居易這首「鳥」,是當年同學下課調皮,爬到樹上抓小鳥被老師看見,老師沒有訓我們,反而用這首詩,提醒我們,不要去打枝頭上的小鳥,因為鳥巢中仍有嗷嗷待哺的鳥兒,正等待母鳥回巢哺育!老師喜歡用故事教我們,讓我們明白事理,也讓我們印象深刻,這是陳老師與眾不同的地方。(賴國榮, 1040909

                 對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份急切感的張彩鷸老師,絕對是行動派的代表,但就是那份毫不掩飾的直接情感,讓學生知道老師的疼愛與關心:

          張彩鷸老師上課時,要求學生安靜坐好,不可說話,講話同學則處罰打手心。張老師很有心,很兇,教學認真。(許明森, 1040704

                畢業三、四十年了,大部分學生可以清楚說出老師名字,想起當年師生親密互動。每一段回憶,每一段敘述,總是充滿著對師恩的感謝,只是限於時間,沒能細加敘述,還原當年親師間細膩的交感互動:

          三年級導師為劉熾烈老師,在操場東側教室上課,四年級老師為蘇有望老師,教室移至第四棟教室。五、六年級導師為紀經華老師。(許仁資, 1040823

          我是民國 62年興中國小畢業的學生,小學時一年級張彩鷸老師,四年級劉熾烈老師,五、六年級為溫榮吉老師。(張宏木, 1040110

          田徑隊指導教練是賴清田老師,溫榮吉老師指導排球。(許明森, 1040704

          六年期間有黃寶珠老師、林正鎰老師和蘇有望老師,我常因自己好動好玩坐不住,一年級時就經常跪在講桌下罰寫功課,每每如此卻不知發奮圖強。(鄭鴻鵬, 10408255

          一年級是許美美老師,二、三年級是林美惠老師,四年級為林政鎰老師,五年級為蕭慶順老師,蕭老師之後考上主任受訓,由王振道主任女兒代課,六年級為劉熾烈老師。記得當年經常幫忙劉熾烈老師買午餐,老師相當疼惜,學生也相當樂意為老師服務。(賴國忠, 1031114

                  訂購牛奶是許多校友小學生活的記憶之一,經濟許可或許可以訂購補充營養,家庭經濟不允許,也只能「羨慕」的份兒。校友許仁資對一年級李柄祥老師當年身兼導師與合作社訂購服務的記憶特別深刻:

         李老師當年負責學校牛奶訂購,有時我們也會訂購牛奶補充營養,不過因家庭經濟不佳,只能偶一為之。當時牛奶平封口微軟質封蓋,稍一不小心,可能搓破瓶蓋,牛奶到處飛濺。老師在上課之餘,經常要忙著分送牛奶。(許仁資, 1040823

 

5-17.1048月第31屆畢業校友返校於圖書館合影

 

 

     

5-18.1048月第31屆畢業校友返校於司令台合影

中央戴帽者為溫榮吉老師,右側為劉熾烈老師